第71章 碧血剑(71)[第3页/共5页]
[109]袁崇焕狱中写信、祖大寿接信后回师等情状见余大成《剖肝录》。永平即今卢龙县,当时为府治。
[112]程本直〈白冤疏〉中说:“总之,崇焕恃恩过分,任事太烦,而抱心太热,常日任劳任怨,既所不辞,本日来谤来疑,宜其自取。独念崇焕就执,将士错愕,彻夜号啼,莫知所处,而城头炮石,乱打多兵,骂詈之言,骇人听闻,遂以万余精锐,一溃而散。”最后说:“臣于崇焕,弟子也。平买卖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祈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不足荣矣。”
[122]《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崇祯身后,因为没有肯定的交班人,也就没有肯定的谥法,有毅宗、庄烈帝、怀帝、愍帝、思宗等谥。思宗的“思”字,不是美谥,《逸周书》的谥法解中说:“品德纯一曰思,大省(即‘眚’,意为灾害)兆民曰思(意义是‘对亿万百姓形成严峻灾害’),追悔前过曰思,外内思考曰思。”汉朝的王逸作过一篇楚辞,叫作〈九思〉,是记念屈原的,共有九章:逢尤、怨上、疾世、悯上、遭厄、悼乱、伤时、哀岁、守志。所说的悼乱伤时,疾世哀岁,逢尤遭厄,和袁崇焕的表情和遭受倒也差未几。但崇祯写这“九思”二字时,所想到的当然不会是王逸的“九思”。
两人相对沉默。过了一会,安大人感喟道:“小慧呢?我这些年来每天驰念她。”安大娘仍然不睬。安大人道:“你我少年伉俪,大师火气大,一时反目,别离了这很多年,当今总该和好如初了。”过了一会,又道:“你瞧我十多年来,并没另娶,何曾有一时一刻健忘你?莫非你连一点伉俪之情也没有么?”安大娘厉声道:“我爹爹和哥哥是如何死的,你健忘了吗?”安大人叹道:“我岳父和大舅子是锦衣卫害死的,那不错。但是也不能一竹篙打尽一船人,锦衣卫中有好人也有好人。我为皇上着力,这也是光宗耀祖的面子事……”话没说完,安大娘已“呸,呸,呸”的不住往地下唾吐。
[107]据王先谦《东华录》天聪三年所载。又据《崇祯长编》二年十仲春甲子:“大清兵驻南海子,提督大坝马房寺人杨春、王成德为大清兵所获,口称:‘我是万岁爷养马的官儿。’大清兵将春等带至德胜门鲍姓等人看管。”关于设反间计一事,据《东华录》载,此计出于皇太极,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承皇太极的密计,与所俘寺人冒充私语,用心让杨寺人听到。但据黄宗羲为钱龙锡所写的墓碑铭〈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中,说此反间计是范文程所献策,而为皇太极所采。又,张宸《范文程传》中有一句说:“章京范文程亦进密策,令纵反间去崇焕。”(《东莞县志·袁崇焕传》援引)据杨宝霖先生的考据:黄梨洲的门生万斯同曾援助王鸿绪修《明史》,以是万斯同有机遇晤到清当局的奥妙档案;《东莞县志》的主修人陈伯陶在光绪年间曾为史馆总纂,以是能见到张宸所作的《范文程传》。我在《碧血剑》中写皇太极访问范文程、鲍承先、宁完我,隐含此事。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