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1章 碧血剑(61)[第2页/共5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但是崇祯的傲慢高傲比他哥哥天启更短长很多,对满清始终对峙“不承认政策”,不承认它有独立自主的资格,决不与它打任何交道。[84]天启是昏庸胡涂,崇祯倒是昏庸傲狠。

为了与满清作战,万历末年已减轻了对官方的搜括,天启时再加,到崇祯手里更大加而特加,到末年时加派辽饷九百万两,练饷七百三十余万两,一年当中单是军费就达到二千万两(万历初年天下岁出不过四百万两摆布),国度财务和天下经济在这压力下都已濒于崩溃。明末民变四起,首要启事便在百姓承担不起这沉重的军费开支。[85]

“罗雀掘鼠”这四字崇祯听得非常入耳。周延儒因为这四个字,向着首辅的位子迈进了一步。周延儒是江苏宜兴人,边幅非常标致,二十岁连中会元状元,《明史・周延儒传》:“年甫二十余,斑斓自喜。”这个江南才子小白脸,真是小说与戏剧中的标准小生,可惜品德太差,在《明史》中被列入“奸臣传”。本来此人也不算真的非常奸恶,他厥后做首辅,也做了些功德的,只不过他事事逢迎崇祯的情意。周延儒之奸,主如果崇祯脾气的反应。但“逢君之恶”当然也就是奸。这小我和袁崇焕恰是两个极度。袁崇焕考进士考了很多次落第,到三十五岁才中了三甲第四十名进士,边幅相称不标致,[78]脾气则是非常的梗直刚烈。

崇祯此次召见袁崇焕,对他言听计从,信赖之专,恩遇之隆,实是罕见。但不幸得很,袁崇焕这奏章中所说的话,一句句无不猜中,终究被正法刑。这使我想起文征明的一首词来。他见到宋高宗亲笔写给岳飞的敕书,书中言辞亲热非常,有感而作了一首〈满江红〉,此中有一句:“慨当初倚飞何重?厥后何酷?”崇祯对待袁崇焕,实也令人慨当初倚之何重,厥后何酷。

那知百官众口一辞,都请皇上发内帑。新任的户部尚书极言户部无钱,只要连续筹措发给。崇祯说:“将兵者果能待部下如家人父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军饷该当由户部(财务部)付出,那是公帑,崇祯年间,除了每年应收的赋税赋税以外,还加派“辽饷”(指定用于对于满清的军费)、“练饷”(指定用于练兵),两项军费的加派在崇祯末年每年超越二千余万两。在崇祯初年,当会少一些,但也不至于对锦州、宁远的国防军队欠饷达四个月之久。锦宁火线是当时最首要吃紧的国防要地,别的处所能够欠饷,锦宁火线千万不能欠。公家库房没有钱,天子的私房钱(内帑)却多得很,告急关头,向天子暂借私房钱,也是合情公道之事。但崇祯立即不舍得而勃然大怒。据《明季北略・卷五》载,当李自成在山海关外打了败仗而仓促逃离北京之时,发明皇家内库“旧有镇库金积年不消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如许大笔银两,借出来发清欠饷,何乐而不为?士气大振之余,还可进而光复辽东,同时施助哀鸿,减弱“流寇”的力量。把几千万、几千万银两积在内库当中,不知又有甚么好处?宁远兵变索饷,厥后以七万两银子处理,可见发清欠饷,并不需求一笔很大的款项。三千七百万锭银子,每锭五百两恐怕太多了些,就算每锭只要十两,一共也有靠近四亿两的巨款。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

相关阅读: 巡天司    武神血脉1    [综]诺澜的历练之旅    酋长别打脸    大小姐的贴身保镖    奋斗在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