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2章 鹿鼎记(2)[第3页/共5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二〇〇二年四月于香港

分开门路数十丈处有座大屋,屋檐下站着一其中年文士,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那文士见到这等景象,不由长叹一声,眼眶也红了,说道:“不幸,不幸!”

顾炎武拍桌骂道:“吴之荣这狗贼,我真恨不得生食其肉。”吕留良道:“二位枉顾,说道有件要紧事。我辈墨客积习,作诗题画,却搁下了闲事。不知究是如何?”黄宗羲道:“我二人此来,乃是为了二瞻先生那位本家伊璜先生。小弟和顾兄前日获得讯息,本来这场‘明史’大案,竟将伊璜先生也连累在内。”吕留良惊道:“伊璜兄也受了连累?”

顾黄二人站起家来,走到画前细心旁观,只见大江浩浩东流,两岸峰峦无数,装点着奇树怪石,只画中云气满盈,山川虽美,却令人一见之下,胸臆间顿生郁积之意。

顾炎武叹了口气,道:“这部明史,我们大师都是看过的了,此中对鞑子不大恭敬,那也是有的。此书籍是出于我大明朱国桢朱相国之手,说到关外建州卫之事,又如何会对鞑子客气?”吕留良点头道:“传闻湖州农户花了几千两银子,从朱相国先人手中将明史原稿买了来,以己名发行,不想竟酿此大祸。”顾炎武道:“此中详情,兄弟倒曾探听明白。”因而将“明史案”的后果结果,本来说出来。

北风如刀,满地冰霜。

黄宗羲道:“这‘明史’一案,令我浙西名流几近尽遭毒手。清廷之意甚恶,晚村兄名头太大,亭林兄与小弟之意,要劝晚村兄临时离家远游,避一避风头。”

右首一人身形微胖,神采皓白,颏下一部黑须,姓黄名宗羲,字梨洲,浙江余姚人氏。右首一人又高又瘦,脸孔乌黑,姓顾名炎武,字亭林,江苏昆隐士氏。黄顾二人都是当世大儒,明亡以后,心伤国变,隐居不仕,这日连袂来到崇德。顾炎武走上几步,说道:“晚村兄,有一件要紧事,特来和你商讨。”

黄宗羲悄悄击桌,赞道:“真是好诗!”举起酒杯,也喝了一杯。吕留良道:“两位谬赞了。”

吕留良道:“两位所见甚是。清兵入关以来,在江北横行无阻,一到江南,却到处碰到抵挡,特别读书人深知华夷之防,不竭跟他们拆台。鳌拜乘此机遇,要对我江南士子大加培植。哼,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除非他把我们江南读书人杀得干清干净。”

黄宗羲道:“是啊。是以我们要留得有效之身,和鞑子周旋到底,倘若徒逞一时血气之勇,反倒堕入鞑子的算中了。”

顾炎武浅笑道:“兄弟近年浪迹江湖,实在交友了很多朋友。大江南北,见闻所及,不但读书人反对鞑子,而贩夫走狗、屠沽贩子当中,也到处有热血满腔的豪杰。晚村兄如果成心,咱三人结伴随去扬州,兄弟给你引见几位同道中人如何?”吕留良大喜,道:“妙极,妙极!我们明日便去扬州,二位少坐,兄弟去奉告山荆,让她清算清算。”说着仓促入内。

顾炎武道:“晚村兄豪气干云,令人好生敬佩。怕的是见不到鞑子天子,却死于普通轻贱的主子手里。再说,鞑子天子只是个小孩子,甚么也不懂的,朝政大权,尽操于权臣鳌拜之手。兄弟和梨洲兄推想,此次‘明史’一案以是如此大张旗鼓,雷厉流行,当是鳌拜意欲波折我江南士人之气。”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

相关阅读: 剑破苍穹    魔法先驱    全世界都在等我叛变    妻迷    尽头之城    重生军婚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