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寒铁沉沙锁重楼[第2页/共3页]
搜索贩子身上,发明半张残图,竟标着大观园各处的镇邪钉位置。宝玉对比贾政的歙砚底纹,惊觉图案完整重合:"这些镇邪钉,竟是用来弹压寒铁祭炉的怨气!"
宗祠俄然传来砸门声。黛玉将舆图塞进衣衿,玉珏在掌心发烫。宝玉握紧她的手,眼中倒映着烛火:"不管产生甚么,我都与你一起。"紫鹃敏捷清算证据,三人从密道撤离时,黛玉转头望了眼祭炉残片——上面的火凰纹,竟与她颈后的胎记垂垂重合。
告别时,宝玉留意到角门处堆放的漆器箱笼,封条上的双环结与荣国府账房的封箱绳一模一样。更骇人的是,箱角沾着的朱砂土,与矿洞中铁匠的靴印完整符合。
暗门后传来机括声,暴露个密室。三百把寒铁刀整齐摆列,刀柄缠着的丝绦,恰是元春探亲时犒赏的缠臂金。最里间的石台上,放着两个玉匣,别离刻着"金玉"二字。
雪越下越大,黛玉望着大观园的灯火,俄然明白:本身不是孤傲的局外人,而是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寒铁诡计中,最关头的"活钥匙"。而探春耳后的朱砂痣,周瑞家的九黎图腾,妙玉的双鱼法衣...这些曾被忽视的细节,正织成一张庞大的网,将贾府、北静王府、倭国寒铁行会紧紧捆缚。
次日巳时,应天府衙外挤满举着血书的盐商。黛玉刚在公案坐定,就见贾政的马车从角门驶入。账房先生抱着半箱寒铁引跟进,箱底的船锚纹在阳光下发蓝——恰是倭国寒铁特有的光彩。
"王妃可知,"黛玉轻抚烛台,"这船锚纹在倭国萨摩藩,代表着'寒铁行会'?"她俄然翻开烛台底座,暴露刻着"丙戌冬月,贾氏与倭商共制"的小字。王妃的护甲突然掐入掌心,绣鞋碾过桌布上的海防图,却不知黛玉早已用银簪划下暗记。
第一折 密账析微见真章
第四折 公堂对簿惊变起
密室俄然传来机括声。黛玉吹灭烛火,见石墙上闪现出光影:恰是二十年前的祭炉场景——两个女婴被放在寒铁炉上,中间站着戴面具的贾赦,而贾政握着林如海的手,眼中闪过阴鸷。
卯初的潇湘馆飘着细雪,黛玉将云锦庄缴来的缎面密账铺在暖炕上。紫鹃捧着西洋琉璃灯靠近,见遇热显形的朱砂字里,"周瑞赖大贾芹"等名字旁画着夺目标朱圈——恰是近年外放的贾府管事。宝玉用放大镜细辨墨迹:"这些密信的火漆印看似北静王府,实则用了倭国朱泥,连纹路都仿的是萨摩藩菊纹。"
窗外俄然传来瓦片轻响。宝玉翻开窗帘,见三道黑影掠过屋脊,靴底反鲜明示着倭国忍者的铁趾套。紫鹃敏捷吹灭烛火,黛玉摸出袖中弩箭——恰是用倭国寒铁改进的"柳叶镖"。
黛玉俄然想起探春的话,奔向沁芳闸。水下的镇邪钉已被拔去三根,暴露的铸铁板上刻着"丙戌冬月,双生女祭炉于此"。水面漂着的纸钱,恰是周瑞家的惯用笔迹。
旁听席上,有盐商认出周瑞家的袖口:"那匹缠枝莲纹缎!恰是客岁献给贵妃娘娘的贡品!"黛玉趁机揭示从她发间搜出的赤铁矿粉:"此粉产自倭国萨摩藩,而周瑞之子,恰是萨摩寒铁行会的中方代理人。"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