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迁都长安[第1页/共4页]
不过朝臣当中还是有不怕死的人,司徒杨彪和太尉黄琬站了出来,他们走到大殿中心,跪也不跪,直接指着董卓的鼻子怒道:“洛阳乃大汉命脉,都城岂能说姑息迁?董卓你欺瞒圣上,把持朝纲,只因为一己之私就要动大汉之底子,岂不为乱臣贼子!”
“传令下去,百官立即到德阳殿集合,不管病否,未到者亦或早退者,纷繁处斩!”
“甚么?”
“相国,汗青自有定论。”李儒安抚道,但他又如何晓得,汗青早就将他们弄得的比墨水还黑了。
“相国,此诗乃彼苍之召。大汉自高祖天子建国以来,历经十二帝,半途王莽篡政,光武帝至今又是十二帝。遵循诗中意义,该当迁都长安,遁藏灾害才是。”
“劳烦二位了。”荀爽苦涩笑道,但二人应了一声,却又细数董卓罪过来了,指责董卓不识好歹,连抱病官员也要如此对待,仿佛想要挑起荀爽的仇恨。
“董卓残暴无度,竟然连百官的自在都要束缚;现在将我等调集起来,不知又是为了甚么事情!”
“但我如果不调集……他们又得说我一意孤行,跋扈无礼了。”董卓内心毫无颠簸,“某自客岁立了新帝起,朝表里纷繁说我有篡逆之心;弘农王远不如当明天子聪慧,废之当然。杀之……也是为了天子统治着想。却没想到袁绍袁隗他们袁家,竟然朝表里各种放出流言,说我有不臣之心!此番如果再如此跋扈,只怕我等也活不了多久了……”
董卓听罢,并没有统统人设想中的那么冲动,觉得找到了好的说词;相反,董卓看上去仿佛很焦炙,混乱的胡子上还留着凌晨的浆液将来得及打理。他从胡床上走了下来,在厅中来回踱步着,最后,他问道:“李儒,即使此举能够遁藏诸侯锋芒,但这洛阳岂不是拱手让与他们?何况这城中百姓以十万、百万计,莫不是全数迁到长安去?”
董卓没有理睬他,径直走出门去,看着自家相国府庞大的庄园,低声道:“向时王翦功高震主,临时用田庄来利诱始天子;现在的我……即使想要放权,只怕也没有机遇了。为了在这政治的旋涡中活下去,我现在只能将权越抓越紧,不然一个不慎就将被那些朝臣杀死。我获咎了统统的官员,就连史官都不例外;即使我说我忠于大汉,谁又会信赖?我只能先活着,等我身后……我就管不着他们了。”
荀爽闻声这声音,本来是太尉黄琬,从豫州牧任高低来以后,黄琬先任了司徒,现在又任了太尉。荀爽苦笑一声,即使这黄琬再如何大胆,他刚才说话的声音倒也是小的不幸,像蚊子一样。
殿下的朝臣闻声这个决定刹时就乱了,就连台上的天子都是一脸吃惊的看着董卓,迁都长安?他可顾及到了我大汉的命脉地点?洛阳乃是光武帝钦定的都城,如此胡乱迁都,岂不怕招惹了祖宗?
李儒固然说的很焦炙,但董卓仿佛另有些游移;如此大事,仿佛还是要与朝臣筹议的好。他朝屋外喊道:“奉先,奉先!”
却见门口俄然钻出来一个身长九尺的大汉,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虎兽吞云铠,手中方天画戟迸出一阵阵寒芒。他朝董卓微微施礼道:“寄父,有何叮咛?”
“慈明公辛苦了,来人,快些赐坐与慈明公!”
“奉先,与我斩了!”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