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又是太史府[第2页/共3页]
赵高闻言,心中无法一笑。固然有句话说得好,叫“豪杰不问出处”。但是古往今来选人用人却都免不了这个俗套。你如果想教书或者入仕,人家必定会问你师承那边。恰好赵高本身教的还是一国的君王,眼下又筹算入仕,本身的出处就更是受人谛视了。
他话未说完有人打断:“慎言慎言。”
这是赵高和赵政一早筹议好的,莫看赵政眼下就让赵高做个客卿,不温不火地和别的两人做简化笔墨的事情。但是一旦胜利,这些经过他手的笔墨推行天下,届时赵高的名誉就与现在不成同日而语了。
鲁至行心中暗笑,等把你拆穿,看你还笑不笑得出来。他这么想着面上倒是一派刚正之色:“叨教先生师从何人?”
“大王明察,臣不敢。”鲁至行倒是小我才,赵政的铁腕朝中很多人便是没有亲目睹过,也是有所耳闻的,固然他平素收敛得极好,不会等闲祭出,但却不代表没阿谁才气,以是好些大臣都不敢如此同赵政唱反调。
国尉府。
何况客卿之位可大可小,赵政身为秦王向客卿问个策再平常不过。赵高初入秦国,根底不稳,一步跨得太大并不是功德,以是不大不小的客卿是最好的挑选,只要机会合适,他又垂垂攒够了资格,往上提是迟早的事。
本日朝会几个朝臣成心把赵高的事情高调拿起,而赵政却顶住压力将其低调地放下,这一高一低的起伏荡在心中是何滋味,只要一些揣着别样心机的人才气体味到了,更多的人则是不觉得意,垂垂淡忘了此事。
赵高的事情若非熊启这么大张旗鼓地捅出来,也断不会如此毒手。不过既然一个不察让赵高被人推到风口浪尖,赵政也只要表示得倔强些了。
纵观历代秦君,可将儒家之言信手拈来者,唯有赵政。按说自孝公起,秦国便视法家为学派正宗,公室后辈皆习法,赵政也该将法家是为正源,少沾别派谬论。然这些年赵政虽不废法,却也经常援引别派之言。
“赵高没有教员。”这话他波澜不惊地说出来,却激起了朝中一片唏嘘声。赵政不动声色地看向他,他感遭到目光也回望畴昔,顿时明白了赵政的意义。
更有一事殊为奇特,昔年蕲年宫事发,吕不韦牵涉此中,赵政对吕不韦积恨已久,虽以铁血手腕弹压,将其按罪论处,却仍研读《吕氏春秋》日夜不缀,更是常在朝中提起那书,此种态度教人摸不着脑筋。然本国朝臣开端另有些不风俗,到了厥后,竟也感觉有那么几分事理。
提及来真是荒唐,一个是少年,一个是稚儿,当年两个娃娃毛都没有长齐,竟然还能是师生干系?就说现下,看这小白脸的模样,说是与大王同岁也必是有人信的,并且看他清清秀秀的模样便感觉绵软得很,那里有半点君王之师的慎重?
“寡人刚才想要说的事能够说了么,鲁至行?”赵政问得安静,鲁至行的脸却有些白,向他行了个礼,闷声闷气地说道:“臣偶然打断大王,请大王恕罪。”赵政好脾气地回了一句“无妨”,直听得鲁至行一阵毛骨悚然,连眼皮也跟着跳了三跳。
鲁至行本日是有备而来,昨日他的顶头下属郎中令卫出已经将能够找到的关于赵高的谍报都交给了他。据体味,赵高的先祖曾是赵国公室后辈的远亲,厥后家道中落,传到他父亲赵文这里,已然只能靠当个寒微的文法小吏勉强拉扯一家人。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