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河·十八院[第2页/共3页]
题记:古语说,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但是滋养江河的细流都干枯了呢?里河村本来有瀑布飞挂,一条清澈的河水由山下排泄的泉水会聚而成,现在已然消逝。
绕过“十八院”,走到山背后,风景和前大不不异,中间一条沟壑,劈面于红叶披离的山腰间有山洞鲜明,状如缸口。据老村长说,这个山洞当年有山泉流出,在山下构成一条河,名为石缸河,石缸河道出去汇入里河,长年旱涝不枯。老村长指着山洞中间说:“阿谁处所本来有两挂瀑布,当年水流得哗哗的。”现在只剩下了瀑布冲刷出的陈迹。
老村长弯下腰比着膝盖说:“群众公社的时候河水有这么深,过河裤腿要挽得老高才行。”
进到村庄里,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院子里晾晒着玉米、柿饼、山查片,洁净清爽。户主是位七十五岁的老妇,满面皱纹,却很精力,看得出年青时必然标致。老妇姓张,我就叫她张大姐。张大姐把我们一行迎进了屋子,屋子的布局是在泽州乡间常见的高低两层,上面住人,楼上堆放粮食和杂物。一只标致的大花猫躲在楼梯上,瞪着眼睛打量着我们。
看过了老院子,我们一行跟着老村长沿河道向里河东走去。河道现在成了一条路,留着些许湿气,踩在上面感受很坚固。河道里长满了荒草,荒草间有模糊的两道车辙。两岸旁有些柿子树和山查树,柿子树有的叶子落尽了,有的被秋风染成了金黄,树上挂满了果实,色采素净,圆润敬爱。熟透的山查闪现出紫红色,于枝枝杈杈间累累垂垂,密密匝匝。
那样的日子何其优游安闲……
走累了,就坐到路边的石头上歇息,老村长为我们唱起了泽州的干板秧歌。干板秧歌是泽州县的风俗文明,只要大锣大镲的打击乐,没有伴奏,全剧在板子敲击的节拍中一唱到底,没有道白,更没有甚么调性,似唱似说,唱词也不讲究,几近就是口头语。干板秧歌是本地村民们自发构造的一种文娱情势,这类文娱情势在泽州一带源远流长,大多说的是些家长里短的故事,近些年已靠近失传,不久前被列入了山西省非物质文明遗产遭到庇护。老村长实在不老,脾气活泼,嗓子也不错,唱了几段后,说本身身材不可了,几年后果为摘柿子从树上掉下来,摔坏了脑袋,肩膀胳膊也都受了伤,干不了重活了,是以不再担负村长一职,故而称呼他为“老村长”。
这一带当年曾有过的青山秀水、故乡村歌风情,现在只要地下一股细流,被水泥圈了起来,供全村人饮用。真担忧用不了多久,连这股泉水也会干枯。可曾有人搞一下统计,这些年来,我们干枯了多少河道,又净化了多少河道。前人比方事物亘古稳定爱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个词汇,《红楼梦》里描述无边闲愁的诗句有“恰便似遮不竭的青山模糊,流不竭的绿水悠悠”。他们决然设想不到,现在已经生长到青山崩塌绿水断流的期间了。
路过那只干了的泉眼,村长指给我们看,只见一堆卵石,白花花的仿佛是泉水的骸骨。同业的钱教员是中下村人,晓得这里的水好喝,富含矿物质,来的时候特地拿了一只大个儿的塑料壶,本想灌一壶水带归去泡茶喝,此时站在那边看着泉眼遗址,满怀失落地直叨叨。提起当年的里河钱教员感慨不已,说:“这条河一向流经中下村,不太深,但很宽。小的时候,常常在河里摸螃蟹,抓鱼。河里有很大老鳖,锅盖似的,瞥见了,上去一脚踢翻穿起来带回家去,开水煮了,把肉弄下来抛弃,剩下的壳用来挖面,鳖盖放在米面缸里能制止粮食生虫。偶然候玩累了,抓上两只,双脚踩在鳖背上,那老鳖就渐渐地带着人往前走。我们这里的人之前不晓得鱼和老鳖能吃,抓了鱼归去都是喂猪的。”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