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1页/共5页]
一番话当即烘暖了史母一颗冷寂的心,颇感安慰的情怀里不免就忆起了丈夫生前对儿孙们的诸般教诲,一时便老泪纵横的说道,“你们如许很好,实不枉你们父亲对你们哥俩常日的教诲,虽说你们都是有弘愿气之人,可为母如何忍心你们兄弟竟从小兵熬起,这几日我左思右想苦无眉目,幸得你们大嫂家学渊源替娘亲想了个张良奇策,前日我已征得你们哥哥的同意,今番叫你们过来就是要你们明白一件事,都是我史家的子孙,没有放你们哪个不管不顾的事理。”
老三媳妇听完立马拍着巴掌言道,“老太太这主张甚好,这有了太医随行,大嫂却不必如此忧心了,只要我们路上再谨慎谨慎细心保养,想来途中也不会出甚么大的题目。说来我倒还想到一事,听闻贾家大房也就是大嫂族中堂妹一家,似也有回南边故乡之意,只不知路程定于多少,他家也算是咱家的嫡亲,却不存在甚么忌讳之说,说不得也是能够结伴随行的。”
张氏这时脸上却糅杂着惭愧与怒恼,见上面的婆母双眼炯炯的瞧向本身,只得先忍下满腔的委曲谨慎翼翼地上前请罪道,“这事与别人无干,倒是媳妇一时讲错当堂触怒了老姑奶奶,也怪我当时没有沉住心气,管不住这笨口拙舌的说了几句顶撞之言,老姑奶奶年长之人,想是常日听惯了阿谀之言,咋一听小辈顶撞必定不能受用,可不就当堂不顾亲戚的脸面愤而拜别了。”
作者有话要说:莫非我写的非常有趣吗?为神马就是没人给打批评呢!大哭。
这一番考虑定,就听史鼐开口说道,“儿子谢母亲苦心安排,也谢哥哥胸怀漂亮,今后后再不敢心胸不忿,只一心帮手哥哥整好家业,待今后还要重新灿烂咱家的门楣。”
张氏刚细细陈述完心中难堪,这边的老三媳妇也弥补言道,“也是当明天寒地冻,舟行不易,若持续殡与宗庙直至气候回暖后再谈扶灵回本籍之事,恐对亡父非常不敬,若只在家庙停灵几日便直接打道回南,少不得要从陆路颠簸南下,这一起上车马劳累,先遑论孩子,就是我们大人的身子也是等闲吃不消的。”
说着望向底下的两个儿子言道,“正要叫你们晓得晓得这些账目条目的由来,前儿我们家弄出那般大的行动,又是封银库,又是卖店铺,想来也瞒不过你们的眼睛,底下人都猜想说这是分炊的前奏,也有说我们这是要卷铺盖回故乡去的,现在怕是连你们内心也在嘀咕。现在诸事已妥,也无妨奉告你们,我们家万亩良田的地契,几十个红利丰富的店铺,并公中现有的古玩玩物金银金饰,便是在金陵故乡的祭田也舍了一半不足,早叫大总管暗里里寻了门路全都给一点点的变卖了出去,终换得百万两的现银,这好不轻易凑够了银子,我便叫你们哥哥到宫中代父递交了遗本,把咱家几十年前所欠皇家的亏空给一股脑补了上,你哥哥当时虽只说这是亡父临终遗言,并未曾求的半分恩赏,可我只想想也能猜得出,当时龙颜必是大悦的。”
史母心中转了百般心机,面上却仍然滴水不漏的沉吟道,“我是不敢担搁太爷入土为安的,却又不能不爱惜儿孙的身材,却叫老身实在难堪。这思来想去,我裁度着不如这般行事,明儿我给太病院的王院正写个帖子,他乃是太爷的旧友,与咱家又是世交,故乡也是在金陵的,可喜之前还曾传闻他本年有回籍祭祖之意,此次扶灵回本籍不如请他与我们一起同业,相互也好有个照顾保障。”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