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大三元之会试会元[第2页/共2页]
董安国道:“然也。”
此次由董安国呈上,杨清和道:“董府台是京兆府尹,直隶名额排天下第二,取中这里的人,也是你和于总督教养有功啊。”
杨清和看着桌案上的卷宗,昂首问道:“南省的名额取足了么?”
“蘅芜君,是柳如是吗?”
贾斯文微微嘲笑:“你们忘了?董府尹为何来势汹汹,不管这三人是谁,下野的赵北斗,是他座师……”
“噢?丌翰林言下之意,是北方无人才了?苏赣浙三省的前十名,拿来我看看。”杨清和说完,丌廷教、蒋化蛟、董安国等为了避嫌,让一个其他省的房官递上朱卷,批阅之时,南省户籍的考官也不主掌本省,但暗中联络、奥妙授意是免不了的。
“去!柳如是叫蘼芜君,不叫蘅芜君,你这是要错把冯京作马良了。”
“正解,叫人搬到我车上。”
“多谢阁老美言,下官愧不敢当。”董安国趁说话的当口,把贾琮的卷子放在最前面,贴上标示省分的纸条。
丌诗轩是丌廷教族孙,丌廷教为了避讳而不置喙,贾斯文便咄咄逼人地说:“首辅大人,贾琮也在丙子科会试,有一事是否忽视了?他本籍在金陵,如何能和直隶抢名额呢?诸位莫非忘了,当初浙江人王思任,就是不顾户籍,来北方考,物议沸腾。”
这话可谓直指董安国了,董安国笑道:“贾翰林公然能言善辩,但是他不是过了么?到了这时,你纠结户籍有何用?贾家是在京定居多年的。”
“噢……不错,不错,好风仰仗力,送我上青云……柳絮词,螃蟹诗,面前门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大有杜工部之遗风,我买去学学……”
明初朱元璋命令,《大明律》每家一本,可想而知两京的官刻有多么大,阿谁时候每年轮班退役的刻书工匠就有几十万。大顺一样如此,但是,非常之九的公众并不识字,也承担不起读书这类豪侈的事,律法由识字的人宣读、提高,而普通公众爱买、付出得起的书,都是闽中建阳那种图文并茂、质量精致的随大流的低俗小说、艳情小说。
丌廷教恭敬答道:“阁老,若不是名额限定,南省还能取几百。”
见首辅看过来,董安国笑道:“破题的概括性就很强,这题大章题字数最长,能以短短两句破题,大纲挈领,破题就让人不忍放下了。”
三人神采有些丢脸,恰在这时,首辅念完了文章:“此份考卷,比南省如何?”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