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喜讯儿[第3页/共4页]
爹爹去时,姜小娥顶多两三岁,恰是浑不知事的年纪,是以她对爹爹的印象并不深,也就平日里自娘与兄姊口里得知一些。晓得爹爹是个胸有弘愿,却苦于天赋不敷的人,独一印象里就是爹爹素喜感喟,整日里愁眉不展。
姜岩与他爹分歧,他爹热中于功名利禄,他却好些,并不以考取功名为人生独一目标。多是考上则好,考不上则罢的态度,并不似他爹那般一辈子呕心沥血只为了考取功名复兴家业,后因屡遭落第,乃至郁郁而终。
陶氏听他道再缓缓,一时也就没再多说,把他赶归去安息了。
姜家老宅既宽广又陈腐,宅大人少不免就有些忌讳。
他是个孝子,娘要他读书走科举之路,他天然没有不该。只要辞掉差事并非说辞就能辞,多少还要过段光阴。
陶氏素觉亏欠儿子太多,是以母子三人用罢晚餐后,坐在堂屋里用茶点时,少不得又要对着儿子老话重谈一回:“当今娘身子已是大好,家中也算是小有积储,你看看何时将船埠上的差事辞了,回家重拾书籍才是。”
陶氏闻言便笑:“可不就是豆腐做的,不信你问问你哥哥,生下来尚不比猫崽子大上多少。你爹当日还跟我愁,道是如许个小崽崽能不能养得大?”
家主姜庆培因生在式微下的书香末族之流,尽力半生皆是有为,苦于不能重振家业,遂整天里郁结,自发愧对先人长辈,年纪悄悄竟一病不起,早早下了世。撇下寡妻陶氏与一子两女相依为命。
是以母子三人都住在上房,姜小娥与陶氏二人住在正屋里,姜岩则在紧挨着正屋的一间两进深的耳房内住着,常日里娘与mm在房中收回动静,他也是能够听到一些。
陶氏倒真给忘了,她拍拍闺女的脑袋,又是一声叹:“忘了,今后不准再说。”
姜小娥低低“嗯”了一声,还想再安抚安抚她娘时,陶氏便命她噤声,只得乖乖闭住嘴巴,不一会儿便阖眼睡去了。
陶氏很为大闺女愁烦,那安家并非是个好相与的人家,也不知得知是个闺女后,安婆子会是个甚么神采态度。幸亏她那半子为人不错,本日早间也是一脸的喜意,陶氏内心只如许一想,方好受一些。
幺女是她早产得来的,不说生下来身骨就偏弱,便是她本身也几乎赔了半条性命。生她时挨了多少罪,当今便有多疼她。
现在这不大不小的三进老宅里,也就只得她母子三人在住。
只是想着成败总要一试,儿子早些年因要挣钱养家糊口误了学业,当今一家子既已挺了过来,读书又是正道,便是今后真的与功名无缘,多读读书也是没有坏处。
日垂西山,天气渐暗下来,挨家挨户连续点了灯。
姜家祖上曾出过进士老爷,正端庄经为过官,只到底昏庸后辈居多,没个两代就式微下来。到了姜家曾祖那一代,门庭越是萧索,时至本日就更不消去多说,只因循来一个书香后嗣的雅姓,实则内里早已与平常百姓家普通无二。
几年前她大病一场,几近掏空了家底儿,儿子当时也不大,恰是读书进取的好年纪,只因她的原因,小小年纪便不得不撑起家中重担,照顾母妹不说,竟还放弃了读书,自去船埠上寻了差事来做。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