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第2页/共3页]
初唐时,唐军是府兵制,为甚么叫府兵呢?
出征的时候谁带兵呢?可不是折冲府的将军带兵,他也就相称于一个征兵办公室主任,他没这个权力带兵,当然也没这个才气带兵,那么谁带兵呢?朝廷派谁带兵,谁就去带兵,比如李世民派李靖做总管,去讨伐突厥,那就是李靖去带兵,但是李靖决不能说大模大样跑到折冲府,说你把兵给我吧,那人家折冲府的将领绝对不给,得如何办人家才给你兵呢?就像现在一样,你得有手续,有凭据。你比如说李靖,他要带兵去兵戈,起首就要去兵部,得兵部给了你领军的证明,你才气领军,这个证明,在唐朝叫做“鱼符”,那么李靖拿着鱼符,直奔折冲府,说我方法兵,折冲府和本地的刺史要查抄这个兵符,查抄以后没题目,才给你兵,但如果说,这个战事非常大,比如灭突厥的战役,灭吐谷浑的战役,那么折冲府的卖力人,你也要跟着一起去,如果战役的范围不大,那么就是果毅都尉,也就是帮手去,战役范围再小一些,那就是果毅都尉的部属再去,以此类推。
那么都带齐了,该去兵戈了,兵戈之前,要分建制,就仿佛我们现在,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要分好建制才气脱手,那府兵制的时候如何分呢?三百人,是一个团,团长不叫团长,叫校尉;团上面分队,五十报酬一个队,领头的也不叫队长,叫队正;对上面分火,十小我为一火,领头的叫火长。那么如果是三万人,就是一百个团。
一个兵士,一张弓,三十支箭,箭袋一个,大横刀一把,磨刀石一块,大觿(xī)一个,觿是象牙做的一种锤子,普通带在身上作装潢用,但从戎的带这个玩意可不是做装潢,有现合用处,比如撬开箱子、瓶子、石头、解开绳索、布匹打的活结等等,另有军帽、戎服,这都得自备,另有绑腿,这就是一个单兵的设备。
这些个农户,每十小我,就要筹办六匹马,这六匹马主如果用来运输,不是骑的,如果你们这十小我比较穷,筹办不起六匹马,驴也行,筹办六头驴。那么这六匹马拉的是甚么呢?起首,是铁马盂,痰盂的盂,这马盂可不是喂马的,是给人用饭用的,之以是叫马盂,是因为它的个头很大,能装很多米,然后是生火的东西,途中用饭、取暖都得用它,接着就是帐篷,安营睡觉用它,然后是布槽,布做的马槽,也就是给马用饭用的,行军途中马要喂啊,然后是铁锹,挖土用的,安营扎寨、挖战壕、挖坑都得靠它,然后是镢(jué),也就相称于现在的镐头,刨土用的,再后是凿子,还要带个东西,这个东西叫碓(duì),这是个甚么东西呢?这类东西在乡村用获得,我们在电视剧里也常常看到,估计现在的乡村也有,就是专门舂米用的,把谷子的外壳去掉,带着这个东西,便利做饭,要不然满是糠如何吃啊?带完了这些还要带个筐,装东西的,特别是打败仗了,装战利品,接着另有斧子、钳子、锯子,一样一个,开路的时候用,另有两把镰刀,两张床,这些,都是糊口东西,每十小我,就得带这么些东西。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