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页/共4页]
因寇准不再对峙,两方使臣驰驱多日,和议终究开端达成。真宗有旨,固然是有汉唐前例,和亲亦是国耻,是以必须“一不割地,二反面亲”。
出了宫帐,寇准忿忿隧道:“老相爷,你何故禁止下官!”
刘娥沿途看着百姓的喝彩,她的感受比真宗更深。自从随真宗出征以来,沿途所见的赤地千里,沿途所见的百姓避祸,不时令她想起昔年的蜀道避祸之情。她想到王小波、李顺等人,想到百年交战,本日终究有了一个结束了,心中感慨万千:“官家,前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从古到今,有多少为君者都是挂在嘴边,真要放下本身的谦浮名而能做到,能有几人!臣妾幼年受离乱之苦,于此深有体味,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真是赛过任何大要上的丰功伟业!”
寇准看着毕士安:“第三点是甚么?”
寇准为人,本就桀骜不驯,当年在先帝太宗面前,尚还心有畏敬,当明天子为人道情谦恭,更添了他几分傲性。满朝文武独一能令他稍作让步的,也只要毕士安了。
因引寇准固然心有迷惑,却还是忍了下去,跟着毕士安进了他的营帐。
毕士安欲要说话,俄然只感觉一阵心悸,伏□去喘气半晌。寇准仓猝上前扶住唤道:“老相爷、老相爷——”只觉到手上扶住的这个白叟衰弱非常,那一头白发明在瞧上来格外埠令民气惊。
毕士安缓缓隧道:“宋辽和议达成,对辽国来讲,夏州李继姑息落空了操纵代价。我们恰好借此收回银夏五州。”
毕士安叹了一口气道:“寇准,你天纵奇才,远在我之上,是以我数次尽力荐你为相,不管做任何事情,我都尽力支撑你。年青人血气方刚,一心建功立业,我也年青过,天然都能明白。但是先皇两次北伐,已经耗尽了大宋的元气。你可知河北一带,连耕作的丁壮农夫都找不出来了?”
毕士安递给他一叠的卷宗,道:“寇准,你先看看这个吧!”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军撤出已占据的十余座城池,退至雁门关外,两国罢战。
毕士安在上报时,以决不成动用现有的支出,请真宗按最保守估计为每年榷场支出所能获得的一百万贯作为构和底线。
真宗亦亲身驾临澶州四周慰劳军队与百姓。车驾到处,无数百姓眺望着车驾叩首,山呼万岁。真宗自车驾中遥遥见到,心中打动,对身边的刘娥道:“人生能得此时,夫复何求。中国百年板荡,但得百姓能有百十年安宁,也就罢了。如果天下不定,枉自交战,到头来还不是与别人作嫁衣裳!”
辽人北撤,真宗亦派出使臣,到受战役侵害的各州,安抚流民,开仓放粮,埋葬骸骨,促进稼穑等。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