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花魁盛会(九)[第1页/共3页]
“美成兄所言极是,这等旁枝末节不必理睬……”秦观笑道:“倒是前日贺、王二姝占得先机,昨日三郎一首新词便助聂大师拔得头筹……有那功德者说我们二人败给了一个末学后辈,这真是瞎啥心……不过,彻夜最后一赛,美成兄,你我当打起精力来,莫让三郎虐的体无完肤才好啊。”
王棣早构造好说话,稍稍窜改,说是从书中看到这故事,心有感慨,方有了这首词,望天下有恋人终立室属如此。
“ⅩX兄所言极是,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体例表示人间的悲欢聚散,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本朝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固然遣词造句各别,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风格哀婉、凄楚。相形之下,此词可谓独出机杼,立意高远,实乃千古佳作。”
“相逢胜人间,会心之语。两情不在朝暮,破格之谈。七夕歌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王三郎此词谓‘两情如果悠长’二句,最能醒民气目。七夕词写到这,先人怕是不好再写喽。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哪。”
“聂大师这是咸鱼……口误口误……有了如许的词才衬得出聂大师的实在水准嘛……诸位,来来来,听某来论一论一首好词的首要性……”
他望向秦观:“前二年东坡居士尝言,王家三郎才情无双,定非池中物,他日必一飞冲天,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是也,今时本日算是初露峥嵘了。”
“久仰?”周邦彦呵呵笑道:“某也久仰王三郎之名,半山小神童,王家宝树,便是在汴京也是时有耳闻,人皆道王元泽后继有人也。”
后秦观赴金陵半山园拜见王安石,数日来今后,王安石赞成秦诗“清爽似鲍(照)、谢(灵运)”,予以必定,并向朝廷保举其才。
到得次日,这阙词便在金陵城传唱开来,词作者之名也是一时无俩。
凭着这阙词,聂胜琼当仁不让的以当日第一名跻身前十六强,所得鲜花数超出贺、王二人两千枝之多,可谓是独占鳌头,再度成为花魁的最大热点。
王棣却茫然未知,直到有人登门拜访,他方认识到了甚么。
是时,聂胜琼着一袭白裳退场,纱缦遮面,侧身而坐,自始至终未曾起家移步,箜篌的伴奏声若从天涯而来,如有若无,某些时候乃至若不成闻。
本来阿谁时空,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湘南郴州,时候是哲宗绍圣四年的七夕,此中有一段相爱未相守的凄美故事。
客人是两其中年儒生,此中一个身材中等,稍稍偏瘦,举止儒雅风采翩翩,双颊蓄着的美髯平增几分出尘脱俗;另一名较为高挑,不胖不瘦,边幅堂堂,五官温和,皮肤白净,用这个期间的审美妙衡量是个标准的美女人。
“还用你论……此词用情深厚,立意高远,说话美好,群情自在流利,浅显易懂,却又显得婉约含蓄,余味无穷,特别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惟境地升华到一个极新的高度,成为千古佳句。”
那位“美髯公”王棣是熟谙的,祖父活着时,其曾往半山园执长辈礼拜见王安石。一晃数年,此人固然已入了宦途,身上却没有涓滴官气,文人的儒雅倒是深了几分。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