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2章 天下响应[第1页/共3页]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同因父丧丁忧在家的陈子龙刚好也在夏府。

兵戈莫非不该该是那些武夫的职责?

……

……

冯厚敦和陈明遇几近同时发问。

“同去同去,吾辈也一并前去!”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汉家衣冠传承两千余年,岂能任由建奴劫夺者乎?”

“巍巍中原,煌煌汉祚,大明是全部士大夫之大明,是全部炎黄子孙之大明,而非朱氏皇族一家之大明!”

左懋泰看到这纸讨虏诏时,已是第四天。

王介之便流下眼泪,哽咽而不能成声。

夏完淳想要同业,却遭夏允彝以年幼回绝,但他没有放弃。

黄家勤等六名生员因好评时政,故而有六狂生之名。

遂即两人各自拜别家中老母,办理行囊奔南京国子监而来。

“兄长,小弟去也!”王夫之起家就走。

教谕读完讨虏圣旨,府门生员一下就炸锅。

“先父给我起名中原,便是包含为中原而战之深意,此番建虏犯境,家国有难,我中原如果坐视不睬,难道愧对先父遗志?我也去!”

“……值此建奴犯境,天下板荡之时,我汉家儿郎皆答允担起守土抗战之职责,尔等士子生员饱读圣贤之书,更当为天下之榜样,弃笔墨,操金戈,为我辈身材发肤而战,为我汉家衣冠父母而战,为我中原宗庙社稷而战!”

【保举票投喂口】

夏允彝是崇祯十年进士,因父丧丁忧在家。

两人刚出府衙,俄然听到身后朗朗吟诵声,转头一看却见府学训导冯厚敦带着十几个生员顺着大街走过来。

一个士子捧着誊写的圣旨,正在大声的朗读。

当天傍晚,圣旨便到了松江府。

台上士子仍在大声朗读。

看完夏完淳默写的讨虏圣旨,夏允彝和陈子龙沉默半晌以后几近是同时发声:“君父有难,家国有危,不敢因私而废公、因小而失大。”

范中杰体察民情刚回府衙,还没来得及查阅积存的公文,天然也没有看到两天前就送到淮安的诏令,以是面对左懋泰时感受有一些束手束脚。

圣旨送到宁波府时,是第二天下午的未初。

当天中午,崇祯下的《讨虏诏》便以八百里加急驰向江南半壁以及湖广、云贵、两广等各个遥远省分。

……

“如此盛事岂能少了我陆宇鼎,同去!”

阎应元只顾往前走,头也不回的道:“然也。”

“身材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岂能任由建奴毁伤者乎?”

宁波府的教谕请了余姚名流朱舜水另有鄞县举人张煌言来给府门生员讲课,成果课讲到一半,讨虏诏就送到了。

身为明清鼎革之际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此时也不过只要二十五岁,与兄长王介之、老友夏汝弼、管嗣裘已经于两年前的武昌乡试中中式,此时正在长沙的岳麓书院结伴读书,兄弟同窗每日比试学问、考较文章,日子贫寒但充分。

待生员分开,教谕看着空荡荡的课堂有些懵。

“我董志宁也愿往,算我一个!”

阎应元道:“吾今弃官,则为不仕之士子,可也。”

在另一时空,这些士子大多因抗清而捐躯,为了保卫汉祚献出年青的生命。

“诸位同窗,可有同往者?有同往者本日便随我王家勤前去南京报效于君前,此生无悔入中原,来世还做中国人!走!”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

相关阅读: 众汗之王    观命[古穿今]    都市弃少归来    将门娇后    被五个总裁轮流补习的日子    契约攻陷,腹黑巨星请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