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北上[第1页/共2页]
不出三年,关中便能有民百万之众。百万公众,可养兵十万,有此十万雄师,可保关中无忧。
再十年,关中有民数百万,养兵数十万。
太师纵有韩信之能,仰关中之天时,拒敌与关外,然敌不能入关,必会以重兵锁关,使四方之民不得入。民不得入,则关中不兴。若关中不兴,则国不盛,国不盛,则粮草不丰,粮草不丰,则兵戈不威,兵戈不威,何故平天下?”
如此,大业可成,汉室可兴,陛下亦为复兴之主。”
这就是当代人臣的终究胡想,没有之一。
但这凌烟阁,实在不是李世民的原创,乃是唐太宗师法前人所为。
“哈哈哈,陛下毋须担忧。关中残破,良田荒凉,乃是无人而至,只要有人,不出数年,关中定然畅旺。”
群臣正在做白日梦,俄然被人打断施法,一个个都义愤填膺:这是谁啊,这么讨厌,我画像都已经画好了,眼瞅着就要挂在墙上了!
此时的殿中群臣,固然大多都是碌碌之辈,听了刘浪几句忽悠,就情难自已,妄图着能够拳打袁绍,脚踢曹操。但也有少数复苏之人。
厥后汉宣帝(西汉)感念往昔帮手大汉的有功之臣,命人画十一名功臣画像,吊挂于麒麟阁中,用以记念和表扬。霍光,苏武等就是此中之一。
天子垂询,杨彪仓猝拱手施礼:
“人从何来?”
刘浪的忽悠,本就很勾惹民气,别说群臣在做白日梦,就连天子刘协也一样沉迷此中,正做着超出光武,重造大汉的好梦,俄然被人打断,面有不愉之色,正要厉声喝问,但转头看到是杨彪,也不好发作,只好郁郁问道:“太尉此言何意?”
彼时弘农杨氏的名誉之隆,就连当世号称四世三公的袁家,都要逊其三分。
说罢,又转头面向群臣:
有此三条,关中何日能平?何日能兴?再问太师,若关中不平,待曹贼与袁绍决出胜负,定不会做视我等强大,彼时其等与韩遂马腾相约,共同举兵,我等何故拒之?
凌烟阁24功臣之名传播千古,多为先人所熟知。
试问那个不想青史留名,史乘有传,身后挂画置像,悬于宫阁当中,享用皇家供奉?
“陛下,关中非是无人。只是大多或流亡他处,或埋没荒漠当中。现在只要陛下稳坐关中,下一道圣旨,明发天下,
陛下,这天下多的是无地之人,关中多的是无主之地,如此一来,还怕关中无人乎?
言明凡是关中之民,若返回关中,则可将其本来田产,尽数返还,并免除三年之赋税。
“陛下,关中之民,几遇兵灾,多遭受难,纵有一二残存,亦十不存一,多躲藏与深山密林当中,不与外界相通,以防兵灾害临其身,是以陛下即使广发明旨,施恩德与天下,恐也难以晖映此中,此其一也。
转头一看,恰是当朝太尉杨彪。
后代唐朝墨客李贺有诗云: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墨客万户侯。
麒麟阁,位于长安未央宫。相传汉武帝曾经猎获麒麟(这必定是汉武帝吹牛,想来应当是驼鹿,麝牛,长颈鹿之类的大角植物),故而得名麒麟阁。
到底是弘农杨氏,还是很有秘闻的。杨彪所列几条,条条正中软肋,倘若不能处理这些题目,甚么复兴大汉,甚么麒麟阁,甚么云台之上,都是虚的。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