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2页/共3页]
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国,不久规复称呼。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被东晋桓温所灭,历5主,共43年。
南朝宋、齐今后,益州及蜀郡的治地点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内史治少城。公元348年至354年,东晋常璩编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处所志书《华阳国志》。后周置益州总管府。隋朝开皇二年(582年),改成西南道行台。次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初年(605年),府废,隋炀帝复改益州为蜀郡。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接收前人的治水经历,带领本地群众,主持修建了相沿至今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造石人作测量都江堰水则,是中国最早水尺。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处所官办书院“文翁石室”。
成都在三国期间为蜀汉都城,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汉室宗亲刘备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221年),刘备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在蜀地蜀都称帝,持续了汉朝大统。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究汉怀帝刘禅,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期间占有荆州、益州,国力强大,但是颠末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元气大伤,厥后诸葛亮治国,规复活产,使得能与魏吴对抗。[13]
据史乘记录,约莫在公元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成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成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多数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时又分剑南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罢京,而成都府仍然稳定。
汉朝成都是天下漆器工艺的中间和中国茶文明的出世地。
1994年5月,经中心机构体例委员会第6次集会通过,将打算单列市肯定为副省级市,成都加强了省级机构兼顾打算和调和的职位和感化,成为天下15个副省级市之一
1082年前后,北宋名医唐慎微撰写了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典《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停业,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国,改曰成都刺史府。
金沙遗址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立室”。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期间,成都的织锦业已非常发财,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秦汉成都的贸易发财,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天下多数会,西汉时成都人丁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