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战和决疑[第2页/共3页]
“那谁代朕去行招安之事较为适合呀?”待如何措置内忧内乱的局面定下来以后,徽宗赵佶又问出了一个更加关头的题目。
在朝堂上的你争我吵的唇枪舌剑之下,就两件事情文武百官和宋徽宗会商了几近整整一个上午,最后太子赵桓也参与出去了,不过最后在蔡京的支撑下,高俅也不敢表示的过分倔强,但宋徽宗还是采纳了一个较为折中的体例,任命赵枢为钦差大臣,高俅为其摆布,前去招安梁山。
“臣附议!”
这些话说的蔡京哑口无言,不过幸亏这名大臣没有公开获咎抨击蔡京一党,蔡京现在显得有台阶可下,因而在那名大臣说完以后站出来,说道:“启奏陛下!此番宣抚使童大人率兵打击西夏,因受多方掣肘而不能倾尽尽力,乃至西夏兵围京兆府。唐大人所言甚是,应先和与西夏,待方腊、宋江等匪寇安定之时,再夺西夏也不迟。”
这下蔡京是无话可说的,西怔西夏的事是他提起的,现在战事败了,南边又有方腊和宋江反叛,他已经是黔驴技穷了。而现在,却彻完整底的是唐恪等人和建安郡王赵枢的口舌之争,不过蔡京也不必担忧,他明白,从各种迹象表白赵枢是站在本身这边的,到时候只要赵枢提出甚么建议,本身这些人再拥戴同意绩是了,只要别坑本身。
而当下高俅只能把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现在蔡京是骑虎难下,赵枢是在给蔡京找台阶下,本身的权势在如何大也大不过蔡京,以是也就只能忍气吞声,等赵枢把梁山世人招安以后再跟他们秋后算账。
“那依殿下之言该如何措置?皇上本日龙体不悦,没法效仿先帝真宗亲征澶渊之故事,而西边我军新败,南边又有方腊、宋江反叛,若从西边抽调西军安定匪寇,则我军在西边战事必败,若方腊匪寇不除,则待此毒瘤做大必将贻害无穷!”唐恪到现在都还不忘向西夏请和的设法,因而又对徽宗说道:“启奏陛下,值此江山社稷内忧内乱之时,应攘外必先安内,先请和于西夏,待安定方腊宋江之乱再行西边战事,自古另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吞吴之案例,这勾践一样也是一国之君,勾践灭吴以后一样介入中原,请陛下圣裁!”
“陛下,西边火线来报。宣帅童贯用兵不慎,打击西夏受挫。经略使刘法血染疆场,烽火已伸展至我大宋边疆,震武军失守,西夏雄师围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西京洛阳垂危,汴京已是民气惶惑。请陛下裁夺,与西夏媾和,承诺其偿还熙宁开边以来所得西夏之国土,先使西军主力东调,安定南边方腊流寇,再事外辱!”赵枢在朝堂站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只闻声一名大臣义正言辞,铿锵有力的声音,顿时睡意全无。
“老臣附议!目前时势也并不像唐大人所说的那么危难,正如郡王幼年贤明所言,以贼制贼,迟延时候,待我西边雄师缓过劲来,便可将这些贼寇一举剿除!”蔡京拥戴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赵枢的话直接把唐恪给拆穿,站着的文武百官顿时恍然大悟,唐恪直接咬牙切齿的看着赵枢。而一旁蔡京有些枯瘦却绽放精光的双眼却忿忿的瞪了一眼唐恪,心道:妈的,差点被你给骗了。
赵枢再悄悄转过甚瞟了一眼前面,跟蔡京的翅膀交换了一下眼神,便上前自荐道:“值此国度社稷存亡之秋,父皇龙体不悦,应由儿臣代父皇去招安梁山,以彰我大宋皇族宽仁之心。再者,高大人与梁山交兵多时,死伤颇重,高大人前去招安,只怕梁山不平!没法达成以贼制贼之效,只怕贻误江山社稷!故请父皇恩准儿臣前去招安梁山!”
请收藏本站:m.xnxsz.com